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16的文章

關於日托

圖片
排到這家日托daycare,可以說是自我們搬到這個城市後遇到最好的事。 自從決定要把我兒子送到daycare,我們就開始走訪附近的日托。先是看了有連鎖的Little Wonders,看了兩個分所,感覺都沒有很強烈,再加上老師就穿著鞋在地毯走來走去.....讓有潔癖的我一開始就敬謝不敏。 後來聽說大學附設的daycare,環境也不錯,因為以收教職員和學生的子女為主,成員單純,名額很搶手,保著姑且一試的心態,就去排隊了。沒想到才短短一個月就有了空位。我們去的daycare,簡稱: OUCA ,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點選連結。在正式“開學”的兩個禮拜前,我們被安排每天先試待幾小時,看孩子能不能適應在那邊的作息,家長也可以趁機觀察環境是不是你所需要的。我覺得這個方式真的很好,雙方都有機會彼此熟悉,也讓家長有時間練習放手,完全就是個買東西試用的概念,就算小孩真的到最後不喜歡,也不會因為已經繳錢得勉強去或是什麼的。 一開始,我兒子是有點怕生的,畢竟從出生到現在,他最常接觸的也只有我和他老爸,儘管有帶他回台灣和法國看家人,稍微讓他熟悉有其他人存在的社會,但真的要讓他一整天和不是爸媽的人相處,還是一大挑戰啊。當然老師們都很有經驗,從每天快快地跟他道別,然後他哭哭啼啼,老師接手轉移注意力,到後來哭啼的時間越來越短,到現在根本一放到地板上,就開心地爬去找老師了....唉....男孩的心跟翻書一樣快啊! 我兒子這一班是以兩歲以下的孩子為主,但當時我兒子九個月進去時,其他大部分的孩子都一歲多已經滿場走來走去,意外地,我兒子因此成長速度極快。本來在家裡,只能勉強的扶著桌子站起來,進daycare之後開始滿場飆速爬行,不僅扶著桌子走,還會爬繩梯,我看過不了多久,應該可以放手走路了吧!(媽媽表示欣慰~) 當然,去戶外play fround玩沙,爬小山坡,對他來說都已經是一盤蛋糕,因為每個老師都會跟他對話,讓他試著跟大家一樣坐在圓桌用點心,他開始有他自己的社交生活了,每天嘰嘰喳喳說一些我聽不懂的話,開心得很呢!我想送去daycare是一個正確的選擇。 我和溫骯的家人都不在紐西蘭,再加上生完孩子後,我們決定搬到一個陌生的城市,現在想想,實在不是一個好主意,卻是一個不得不做的選擇。要送去daycare,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我不想在家裡跟他大眼...

親餵母乳二三事

圖片
最近是 國際母乳 哺育週,看到台灣新聞報導滿多關於母乳的新聞,像是友善環境的設置,母乳教育推廣之類等。不過因為待產過程都是在紐西蘭,實在不太清楚到底台灣在教育親餵母乳方面的狀況如何,因此在這裡,我就分享我在紐西蘭看到的情形。 在紐西蘭懷孕後,你會找一個midwife來負責你的產檢與生產工作,我也是因此發現遠在南半球看似old fashion的紐西蘭,在推廣母乳上的確不遺餘力,在母乳的知識上也是與國際同步,比起先進國家如法國實在先進太多(這部份容我後續報導)。 從midwife口中,你可以獲得相當完整的哺乳知識,包括媽媽在餵母乳時的營養攝取,親餵姿勢,(什麼橄欖球,躺著餵...等)都會讓你做足親餵的準備,也會給你很大的信心,相信自己到時一定有奶餵。 ( 對了,這裡並不鼓勵你擠出來用瓶餵,這裡提倡供需平衡。我個人也覺得擠母乳瓶餵很多此一舉,小孩的胃口會直接反映他到底吃飽沒,所以用瓶餵斤斤計較,或操煩那幾cc很沒意義。) 紐西蘭並沒有所謂像台灣有各式各樣的媽媽教室,拿贈品拿到手軟,但是每個社區有自己的懷孕互助團體,也有所謂的父母養成課程,一星期一天,為期八週。我和溫骯就去參加了幾次,從懷孕過程會遇到的狀況到生產,是要在家生還是在醫院生,要不要打麻醉,再到照護新生兒,都有護理人員很詳盡的介紹,在這裡所獲得的母乳知識也相當完備。 我是在醫院生baby的(注.1),雖然是自然產,但是醫院的護理人員不會一直趕你出院。 這裡的病房是母嬰同室, 時間到了, 醫院配置的midwife會來看你的寶寶狀況,看你親餵姿勢對不對,寶寶是否可以獲得足夠的母乳,直到一切都確定沒問題,他們覺得你不會餓到寶寶,才會准你出院。(當然,一切都是免費的)。回到家後,之前懷孕過程陪伴你的midwife也會持續六週到你家探訪,確認寶寶的狀況,之後再由社區護士(注.2)接手,這對孤身一人在國外生寶寶的我,幫助很大。 我家小子因為我生產麻醉的關係,一開始吸吮無力,老是肚子餓唉唉叫,明明媽媽我的奶就很多很脹,但他又吸不到,真的很沮喪,也很懊悔在麻醉部分沒有處理好,(這個部分會另闢一文),在醫院,midwife除了幫我照顧baby,讓我可以休息外,也用針筒幫我汲取珍貴的初乳,教我初期怎麼擠母乳,讓我兒子可以有完整的營養,這部分我真的很感恩。 圖為我家小子三個月時 到現在,我兒...